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须知 > 安全常识
安全须知

关于急救神器AED,你了解多少?

 

近年来,市民在公共场所突发心脏病倒地不起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些突发心脏病患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急救而最终不治的情况也频频发生。

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迄今公认的制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成为了许多国家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由于急救设备和意识的缺乏,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率极低。

但是,小编惊喜的发现,杭州地铁在AED的设置上走在了前面。今早,小编在乘坐地铁时灵机一动,想来跟大家讲讲地铁站内的AED,相信在紧急时刻将对您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首先,小编先考考大家,什么是AED?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除颤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专用于患者心跳骤停后早期除颤,帮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有资料显示,心跳骤停患者在被送到医院急救前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治的成功率可达94%。

心脏骤停是临床危重症之一。若心脏停搏4-6 分钟,脑组织可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严重且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电除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杭州地铁哪些站设置了AED?

其实,杭州地铁在AED的设置上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早在2014年,1号线定安路站和2号线钱江路站做为试点,在车站内设置了AED。现如今,杭州地铁1号线、5号线所有的车站在公共区都摆放着AED,大家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可以一起来找一找。

AED看起来很专业,除了专业人员,普通人会使用么?

在这里啊,小编要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其实,大家在地铁站里看到的AED都是“傻瓜机”,简单的说,使用时,只要按照它的语音提示,任何人都可以快速的上手操作。同时,AED的箱体外面,也有现场急救的流程图,大家也可以按照流程图的步骤进行操作。

使用AED后,会不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小编发现,在谈到AED使用时,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如何使用AED,而是使用之后,使用者是否需要承担因此带来的法律风险。在这里,小编要明确的告诉大家:完全不需要担心!

2021年1月1日起,《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

救助人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好了,今天关于AED的内容,小编就和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哦!


© 2013 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16111号
服务热线:(0571)96600   官方微博:@杭港地铁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号:mtrhz001    隐私声明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