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环境
时报讯虽然坐地铁有些不方便,但隔段时间,张华都会摇着轮椅来体验一下,“‘找找茬’,以前就发现了地铁站里类似车厢比站台高等残疾人使用不便的问题。”张华说,地铁还没开通的时候,他就来体验过这里的无障碍设施, “还是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好几个站缺少无障碍电梯,残疾人自己出行很难进出站台。”
不仅是地铁,对于张华以及和他一样的残疾人来说,生活当中还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适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少、残疾人车位少……“何时才有真正适合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张华问。
□时报记者丛杨
人物特写
时间:1月11日13:43
地点:九堡地铁站
人物:张华 52岁 小儿麻痹症患者
新年愿望:“城市建筑建设要把残疾人的需求也考虑进去”
张华2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此后就离不开轮椅了,没办法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自在地玩耍。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妈妈带着他看电影,不过如今,他也有二十多年没去看过了。“原来电影院的门口都平平的,现在动不动就几十层的台阶,轮椅上下太不方便了。”
因为患病,张华无论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很不方便,不过他认为,最不方便的还是出行。
“一般我出门,会根据路程的远近来考虑用什么车。路远的地方,会自己开车去;稍微近一点的,选择坐电动轮椅。别人笑我‘车’太多,其实但凡有一点儿办法,谁愿意这样呢?”张华无奈地说。
和地铁结缘,是因为2012年杭州地铁开通之初的试乘。“北京、上海有很多残障人士投诉地铁上的无障碍设施还有不足,我也想看看杭州的地铁情况。”在地铁开通之前,张华和其他残疾人一起试乘了地铁,发现问题,也向有关部门提出了问题,“地铁方面答复说‘知道了,会改进的’,可后来我们发现,仍有地方不合适我们用。”
之后,张华一有空就去乘地铁。他说,残疾人单独乘坐地铁真的很不方便。比如,车厢与站台之间有高度差,自己坐轮椅很难进入车厢,必须有人帮忙,“有一次不想麻烦别人,自己逞强试一下,结果就趴在了地上。”不仅如此,他还发现1号线有几个站台没有无障碍电梯,“如果我们需要出入站台,就得请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帮忙抬,实在是麻烦。”即便有“爬楼机”的站台,也很麻烦,把轮椅放在轨道上,上去一次要10多分钟,“如果三四个残疾人约着一起出行,光出站就要快1个小时。”
除了地铁,在城市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有不少让张华吐槽的地方,“和朋友去吃饭,很多饭店门口都是台阶,朋友只能抬着我的轮椅上去。”
张华说,自己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八成的公共场所门口都有台阶,“挡”住了残疾人的进入。
再比如出去旅行,杭州没有自动升降梯的旅游大巴,张华说,仅这一点就制约了肢体残疾人出游,“还有杭州新修了不少过街天桥,健全人上下方便得很,可怎么就没给残疾人留一个升降梯呢?”
张华说,平日里如果没什么事情,自己一般不会出门,“免得给别人添麻烦”,但言语中的失落和渴望已经外溢。“城市建筑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也将残疾人的需求考虑进去?”张华说这是他2015年的心愿,而“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到无障碍环境”,会是未来多年的心愿。
●心语新愿
许下微心愿
畅游植物园
在2015年省“两会”开幕之际,你有哪些心声希望被带上两会?快来参加时报的“许下微心愿 畅游植物园”活动吧。扫一扫“青年时报”二维码,关注“青年时报”微信公众号,输入“2015”,点击进入“心愿墙”填写心愿,发送给我们便可以了。
我的益达:希望对大学生就业有更多的扶持,希望公交价格能再优惠一些。
MXTV:2015年,我在工作之余会用心与手去帮助更多人,做志愿者,帮帮他(她)人,快乐自己!
想飞:2015年希望能有一个不错的开年,一直努力着,到年尾再总结的时候,觉得很值就对了。
请以上3位读者,凭今天的时报和手机微信号,带上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青年时报社领取植物园游园券。
职能部门
杭港地铁省残联
201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重点仍是“出行无障碍”
张华遭遇的问题,也是很多残疾人面临的共同问题。记者昨天从杭港地铁方面了解到,车厢与站台间确实存在少许高度差,这是基于设计的要求,“不过,我们已经采购了一些‘斜板’,方便使用轮椅的乘客上下车厢,只要和车站助理提出来,就可以临时安装。”这名负责人表示,车站助理还会提前和乘客到站车站联系,提前安装好“斜板”方便轮椅下车。
针对张华所说的部分站台没有无障碍电梯的情况,杭港地铁方面表示,目前1号线大部分站点都设有直通地面的无障碍电梯,但因为上盖未完工等原因,确实有部分车站现在没有无障碍电梯,比如城站站、武林广场站、西湖文化广场站、定安路站、客运中心站,“目前武林广场站设置了可升降的平台,需要使用的话,可以联系车站的工作人员。其他站,随着上盖建筑的完工,这些无障碍电梯都会启用。”
这名负责人希望通过时报提醒行动不便、使用轮椅等出行的乘客,需要帮忙可以联系车站工作人员,他们会协助乘客采用安全的方式进出站。
对城市当中其他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浙江省残联党组副书记、副理事长陈玉国说,这几年浙江在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上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新建道路上均设有坡道、盲道,在一些城市建设中也会听取残疾人代表的建议,但无障碍环境建设仍然存在着不足,“比如一些盲道、残疾人卫生间被占用,残疾人车位缺乏等等现象都存在。”
陈玉国分析,部分城区比较旧,改造难度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建设者没有切身感受,在建造时很难全方位替残疾人考虑到。
他表示,2015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重点仍是“出行无障碍”,“将进一步推进汽车站、火车站、影剧院等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使用这些公共设施。”
政协委员
尽快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
阮文龙:浙江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
“创造无障碍环境要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让残疾人朋友享受到便利。”因为工作的关系,阮文龙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残疾人,“不少人和我抱怨过,有时候一级台阶就是一堵‘墙’。”
阮文龙说,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孕妇、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的弱势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其建设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浙江有312万残疾人,通过举办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浙江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规范、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够到位、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仍然滞后等问题。”
此前,阮文龙不止一次地呼吁加快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其实就用水泥、砖砌一个斜坡,几百块钱的事情,残疾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出入,而且老人、孕妇都可以使用。”
阮文龙还建议,建设部门可以推行让残疾人代表全程参与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在设计之初、施工中和验收时请残疾人代表提意见、监督和检验无障碍设施,“应该把让残疾人‘验收’放在与消防验收同样重要的位置上,这样的建筑建设出来,才能真正满足残疾人的日常需求。”
今年,阮文龙准备将自己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带到两会上,“建议浙江省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办法》列为2015年的一类立法项目,并加快制定出台。”